Member-only story
今天(4月28日)又一次感到香港人的可愛。
明明已經說了N次「遊行有乜叉用」,明明表面已經心如死灰不理政治安心大啖偷情新聞,但原來大家口袋裡,仍靜靜地躺著一把尺。一旦遇上超越這尺所能容忍的事,我們立馬就走出來,彷彿約定似的。
有位台灣朋友曾經跟我說過,香港人平日就是愛享樂,看來醉生夢死似的,然而一旦有大事發生,卻又會團結勇敢地站出來反對。兩者落差真大。
曾經,我以為港人這種「含蓄的爆發力」已在雨傘運動那一年消耗淨盡。但幸好,今天的遊行,證明它還未完全消失。 我們仍然boot得起。這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
四時許,當我在駱克道的隊伍中等待出發遊行時,發現今天特別多帶著孩子的家庭走出來。旁邊有一位年輕媽媽,正非常有耐性的教她身邊兩個看來四、五歲的孩子:「 你們跟我說一遍:4月28日下午,在銅鑼灣駱克道,媽媽帶著我們參加反對逃犯條例惡法的遊行……」
要小朋友背誦如此沉悶內容,雖然非常搞笑,但笑中何嘗沒有眼淚?帶點涼意的周日,本該是孩子跑跑跳跳親近大自然的好時機,但生於這惡劣時代的孩子,卻只能在密麻麻的人叢裡,背誦著沉悶的時地人造句……
可笑復可哀,但我敬佩這位母親 ,以及所有帶著孩子出來遊行的父母。
我在想,香港人那種「表面放棄、內裡不認命」的雙重性格,或許就是要靠如此喋喋不休的積累以及滴著汗牽著父母手走在通衢大道上的奇妙記憶,才能深植進下一代腦袋裡,成為他們日後的力量泉源。
要知道,他們所面對的,將會是比我們此刻艱困千百倍的環境,一個令人更容易放棄的環境。沒有強大後盾,試問如何保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