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上一刻,還戴著口罩在油麻地街頭亡命奔跑,逃避防暴和水炮車;下一刻,已鑽進氣氛熱鬧的後街書店喬裝文青,點餐、看書、碌手機。
這就是香港人的周末日常。
昨天(10月20日)的九龍大遊行,民陣申請的路線是由太空館旁梳士巴利花園為起點,高鐵西九站為終點;不過既然警方反對,所謂「路線」就只是個參考。其實從7.28元朗大遊行以來,經過兩個多月「特訓」,我們已練得隨機應變的「逛街」智慧,路線永遠是「 走到哪裡算哪裡」。
但10.20的遊行路線確是歷來最花樣百出的。有朋友說,他由尖沙咀出發,一直行到九龍城,結果直接回到自己的家。至於我,則由廣東道出發,遊走於油麻地的橫街窄巷;當最後坐上返家的紅van,已是晚上七時半。
周三的施政報告成功轉移公眾視線,全港掀起一片「八百萬按九成」討論,一下子,政治問題好像真的能用「上車」解決(北京的劇本正是「廢青買唔到樓所以搞反送中」),令人擔心示威聲勢會否冷下來。幸好我們的對手仍不脫「攬炒巨星」本色,不斷添加柴枝、撥行個火。周三刀手襲擊民陣發言人岑子杰、周六大埔派傳單青年的肚皮被剖開、同日警方駁回民陣上訴申請、周日早上黨鐵封站、警方說好危險大家不要去尖沙咀⋯⋯越是用暴力威嚇和百般阻撓,上街者便越多,這已是多番出現的pattern,但林鄭、popo和北京好像還不懂。以為軟硬兼施,用施政報告和阻人上街等招數就可令外界有「風波已平息」的錯覺;結果適得其反,10.20的遊行人數,相信是「禁蒙面法」以來最多的。
林鄭有所不知,經過四個多月「遊行」這件事已經入血。習慣是很奇妙的,若星期六日沒到街上走一圈,展示對「五大訴求」的堅定決心,很多人是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的,何況今次遊行目標明確,就是向襲擊岑子杰和傳單青年的幕後黑手表明:咁樣係唔會令我哋驚㗎。
人同此心。龍頭於一時半起程,我三時左右到尖沙咀廣東道時仍滿街是人。我隨人潮沿廣東道前行,不久聽說彌敦道警署那邊放了催淚彈。還好後街感覺較安全,而且大家也懂得「企疏啲」方便隨時走佬,所以問題不大。
來到戲曲中心,大隊沒有轉入西九站,而是直向油麻地進發。走到哪裡算哪裡嘛,這一天沒有人會想在西九結束遊行。我山長水遠來到沒理由只行半個鐘。
沒多久,我們轉進一條名為西貢街的小路。
橫街遊行,還是首次。路十分窄,而且還有汽車在行駛,感覺有點高危。突然前方有大量黑衣人朝我們方向跑來(後來得知是彌敦道有防暴出現),情況一片混亂,大家只好化整為零各自找路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