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今夜必燭海通明

默泉
4 min readJun 4, 2019

--

這幾年,習慣在六四當日寫一篇文章。

回看2013年寫的「點解我要去六四晚會?」,真是彷如隔世。那年的討論重點是:該去不該去?愛國是否去的理由?來到2019,這些問題卻已顯得無足輕重。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罷。「逃犯條例」都要殺埋身了,這城市的一切都在急速惡化腐朽著,還爭拗這些未節幹嘛?不就像死到臨頭,還在盤算下一餐吃A餐或B餐般可笑嗎?

我城的末日已近。誰又曉得明年在維園高喊「結束一黨專政」會否被指顛覆國家政權?討論一下「六四有無死人」會否直接被「送中」,進行新彊式勞改?當那一天到來,我們將連「A餐/B餐」的選擇都不再存在。那麼今天有飯就好好吃罷。

2019年的六四晚會,於我是既悼念亡魂,也悼念香港。

由廿九幾入三十大關,是極大心理衝擊,所以維園今夜必燭海通明。今年有關六四的回顧/回憶也特多。看到某日本通KOL在臉書說,一間日本媒體的六四特輯做得很認真,而「香港的傳媒基本上被收編」了。這種說法是很易得like的,卻不盡不實。今年香港媒體有關六四的專題絕對不少,何必要說只得央視視角?我特別想推薦的是兩個節目/專題:港台《鏗鏘集:八九演義之忘》,和「我是記者.我的六四故事」。

在資源極短缺和老闆自我審查的雙重壓力下,要從反覆言說了三十年的事找出新書寫/報道角度,並不容易,值得大家給予掌聲。

--

--

默泉
默泉

Written by 默泉

香港寫作人。嗜書如命,2017年創辦獨立出版社「毫末書社」,以寫書造書為終身職志。著有《吃一碗玉米飯,再上路》、《浮生誌》、《因自由之名》(合著)、《廢墟筆記》等。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