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接上篇)1839年4月3日,當英商被困於廣州商館區,英國駐廣州商務總監義律發了一份緊急密報給外相巴麥尊,請他派出一支艦隊到中國。他這樣寫道:
It appears to me, my Lord, that the response to all these unjust violences should be made in the form of a swift and heavy blow unprefaced by one word of written communication. (勛爵大人,我認為面對這些不合理的暴力(指林則徐把英商軟禁和威脅殺死他們等),我們應予以又快又重的一擊,事前不作任何書面通知。)
這封信看來殺氣騰騰,但義律其實是芸芸英國派去中國的代理人中最溫和最留手的一個,因他認為用武力迫大清開放貿易,安頓英國「過量生產的違禁品」,是不道德的。
所以1841年他和琦善私下商訂「穿鼻條約」時,他所「掠取」的東西非常少,跟外相巴麥尊給的指示,簡直是兩個極端。(巴麥尊的要求包括:賠償鴉片損失、支付英國遠征開支、開放更多通商口岸、容許派駐外交代表、廢除「行商」制、擁治外法權,和取得一座以上沿海島嶼。但「穿鼻條約」只包括:獲賠償鴉片損失六百萬銀元、准在香港島定居、重開廣州貿易,同時需要歸還舟山島定海。)這自然令巴麥尊非常不爽,其後中英兩方都沒承認「穿鼻條約」,巴麥尊還把義律革職了。
可以想像,1839年4月的義律,精神狀態差極,所以才有「不宣而戰」的想法。那時,他和英商們已被困商館一個多星期。他已同意把所有鴉片交出,但林則徐卻遲遲不釋放他們,反而聲稱要收到四分之三的鴉片才允許他們離開。雙手奉上兩萬多箱鴉片的義律,以為欽差大臣會感激他,結果得到的是冷待,怎不抓狂?(據他在廣州期間的書信,他確曾出現過精神崩潰情況。)
1839年夏天,林則徐在虎門銷毁鴉片,忙了三星期。
與此同時,義律的密報沿著印度洋,在往英格蘭的途上。
1839年8月29日,巴麥尊終於收到密報。
此時,最著力lobby他的,是鴉片商。
腰繮萬貫的鴉片商渣甸(William Jardine),這一年9月剛剛金盤洗手,由廣州回到倫敦。(當年的渣甸洋行,二百年後變成怡和集團。現任怡和大班Ben Keswick,就是渣甸姐姐的後人。)作為主戰派意見領袖,他努力爭取和巴麥尊會面,促請政府賠償鴉片損失。
這位舔盡鴉片貿易好處的大班,在會面裡極力遊說巴麥尊派軍艦到中國,還盛意拳拳地,為外相送上幾份中國沿海地圖。
渣甸與巴麥尊,可謂姣婆遇著脂粉客。
那二百萬英鎊的鴉片費,真令巴麥尊頭痛死了。除了鴉片商,曼徹斯特和里茲的棉毛織品商也因廣州貿易停擺不斷向他施壓。當渣甸告訴他,攻陷清帝國東海岸只是小菜一碟,立時讓身處黑暗的巴麥尊看到一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