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絕望之後

默泉
5 min readNov 19, 2019

--

誰會想到五個月來最激烈的對戰,竟在理大爆發?

周六(11.16)下午,多區有人清理路障(包括聲稱「自發」、實則犯法的聯福道駐港解放軍),中大二號橋之戰後尚存於空氣之中的激烈氛圍,被冷卻下來;然而世事總是變幻莫測,翌晨在漆咸道南,清障人士和留守理大示威者之間爆發衝突後,竟演變成一場不可收拾、戰況激烈的理大校園包圍戰。

作為踞守陣地,理大遠遜中大。中大盤踞山頭、道路迂迴(易守難攻),理大卻處於平地、面積細小(無險可守)。近年因工作關係,不時出入這鬧市之中、紅隧之旁的紅磚大學,算頗了解其地理環境:一旦校園各出入口被鐵桶般圍堵,留守的人很難突圍。照道理,這樣的陣地戰不能打、不該打,但或許是二號橋之戰以和平收場,因而弱化了大家的危機意識,理大的留守者竟沒預料警方會全面封鎖;結果,他們在漸趨激烈的「守城」過程中,一步步走向「被圍」。

Now TV新聞截圖

周日(11.17)晚上九時許,傳出Y core出口也不能安全離場的消息,城內城外的人突然醒覺:這原來是一場大圍捕。然後,大部分媒體在封鎖區內的直播開始中斷。

猶如八九六四凌晨,廣場上的燈突然全滅。

城外面的人,從屏幕看著紅隧一帶烈焰和濃煙湧向天際,看著極少數封鎖線內的網媒(如PSHK)的臉書直播,感到極度恐慌、絕望。六四屠城般的「血洗理大」看來就要發生了,大家卻毫無辦法叫停它,唯一能做的是拼命轉發影片、向外國領館求援、向失踪的滕校長發電郵⋯⋯ 這是很漫長的一夜。

終於天亮了。中老一輩最擔心的「攻進校園,大肆殺戮」並無發生。圍仍未解,但熬過最危險時刻,很多人鬆一口氣。不過事後回看,警方周日的策略似乎並非「強攻」,反更像「引蛇出洞」:校園徹底被封鎖,裡面的人因絕糧絕水絕望而陸續投降,就可將勇武派一網打盡。《明報》周一報道

「有參與行動的前線警員表示,警方不會主動強攻校園,但會在外包圍,『圍到佢哋投降、圍佢十日八日』⋯⋯(警隊中人)相信大部分激進勇武派參與昨日的理大行動,預料警方圍堵理大後,可把他們『一網成擒』。」

警方真沒想過「大開殺戒」?那為何出動AR-15步槍?為何大埔警察說「你唔好走,我要六四重演」?

他們是否有殺戮的預備,實在不得而知,不過我們這些廢中老因著「六四陰影」而特別容易相信「警方想殺進去掃射」,卻是實情。這個陰影,像瓶子般模鑄我們對事情的想像,也限制了我們的視域和膽量。有時我想,後生仔就是因為沒有「六四陰影」,所以才敢於做這麼多廢中不敢做的事吧⋯⋯

周一晚上,漆咸道的地磚路障

--

--

默泉
默泉

Written by 默泉

香港寫作人。嗜書如命,2017年創辦獨立出版社「毫末書社」,以寫書造書為終身職志。著有《吃一碗玉米飯,再上路》、《浮生誌》、《因自由之名》(合著)、《廢墟筆記》等。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