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比《1984》還要1984

默泉
6 min readAug 25, 2019

--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開首,有這樣一個情節:

男主角家裡的牆上,掛著一塊表面看來是電視屏幕、但其實是監控鏡頭的「電幕」,時刻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

然而這鏡頭「唔完美、可接受、要改進」,因為它有「死角位」。只要男主角坐在死角位上,鏡頭便拍不到他。男主角知道這個小秘密,決定進行一場冒險:躲在死角位裡,然後拿出紙質漂亮的古老日記簿,用鵝毛鋼筆寫下對領袖大哥大(Big Brother)最不敬的話:「打倒大哥大!」

「有死角位的監控鏡頭」,這種帶有「pre-網絡時代」人性化錯誤風味的小說情節,對2019年(《1984》小說面世七十年後)的香港讀者來說,實在是太「善良」、太不符合現今對「極權國家」的想像;在廿一世紀的真實世界裡,那個跟我們近在咫尺的極權監控強國,早已是個滴水不漏、監控鏡頭星羅棋布的「露天大監獄」,又豈會像小說所描述的那樣,任由瑕疵長期存在、讓主角有機可乘?

現實,比小說更荒誕、更恐怖、更超越底線,也難怪現在的人都不看小說。我只要打開手機FB,看到的都是比小說刺激緊張瘋狂變態億萬倍的東西,還秒秒更新。

記得有段時間,對於強國的「天網工程」如何偉大、如何在「張學友演唱會」逮到大量逃犯、如何令民眾不敢衝紅燈等新聞,我們都抱著嘲笑取樂態度看待。世上竟有一國家的人民,為了減少罪案,樂於成為政府監控對象,拱手獻出自由,真是宇宙級奇聞!直至後來有人說,觀塘有個「智慧燈柱」pilot scheme,而所謂「智慧燈柱」等於「監控燈柱」時,我們才突然醒覺強國這個「露天大監獄」,極可能已預了我們的份,分別只是,強國人甘於被監控,香港人卻絕不接受「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的人生;行步路飲杯茶穿黑衣戴口罩都被記錄在案,政權的影子時刻在頭頂晃動,習慣過「帝力於我何有哉」生活的港人,如何忍受得了?

感謝有勇有謀的逆權運動黑衣前線,周六(8.24)拉倒和「解剖」了一支監控燈柱,因而揭發:燈柱內部構件之一藍牙定位器的製造商 TickTack Tech,其網站竟會自動連接到中國「天網工程」承辦商之一「上海三思路燈」的網站。(雖然後來Ticktack Technology〔訊科系統〕在網站澄清這是員工搞錯以及它是本地公司,但同時又急急割席,表明完成現時五十支燈柱的工作後,將停止供應及安裝智慧燈柱項目的其他智能裝置,使整件事仍十分耐人尋味。)監控燈柱這個疑點重重的計劃,看來暫時是泡湯了。

--

--

默泉
默泉

Written by 默泉

香港寫作人。嗜書如命,2017年創辦獨立出版社「毫末書社」,以寫書造書為終身職志。著有《吃一碗玉米飯,再上路》、《浮生誌》、《因自由之名》(合著)、《廢墟筆記》等。

Respons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