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所謂贏

默泉
3 min readSep 6, 2019

--

在沒有什麼預兆之下,特首林鄭突然於周三(9.4)以錄影講話宣布「撤回」反送中修例

前一天見記者時,還是一貫臭臉指責示威者「違法破壞,引起嚴重傷亡」,又威嚇說「任何適當法律(包括緊急法)都會考慮」,翌日卻一百八十度改變,由非常強硬變成大吹溫風,原因何在,令很多人摸不著頭腦。是中央不滿「如果有選擇,我會辭職」的錄音外泄,所以臨時變陣,以彰顯林鄭有「撤回」大權?是針對美國做場show,顯示港府有「誠意」和談,所以美國國會不用急於立法制裁?還是以退為進,欲挑動示威者暴力升級,為緊急法鋪路?

無論哪個原因,此際拋出「撤回」卻不回應其他四大訴求,只能是笑話一則。三個月前,當我們最想聽到「撤回」二字時,此女死也不肯說;到我們不再在乎這二字,注意力已轉移到警隊失智瘋狂濫暴、「黨鐵」協助警察全力阻截遊行追打市民、何妖恐嚇罷課學校製造白色恐怖⋯⋯她卻煞有介事、從牀下底翻出這條過氣橄欖枝。

試問三個月來,尋常百姓吃了多少催淚毒氣?幾多示威者被黑警瞄頭射擊、猶如獵物?幾多被捕者被閉門虐打至重傷骨折、斷手斷腳?「血債」每日積累,「傷口」已經造成,「記憶」難以磨滅。「撤回」二字,現在已經太輕太薄,盛載不起這些沉重的後續發展。世上除了愛情要講timing,交戰講和也要講timing。若舊恨未了新仇又至,講和者必須付出更多誠意,才能達成停戰協議。林鄭主動講和,卻誠意欠奉,豈非自取其辱?

況且,今天的香港人已非6月12日前那個「聽見撤回就心足」的純純香港人,容易心軟、著重眼前小利。「後6.12香港人」,看事物的perspective已不再一樣。譬如我們學懂了謀略。學懂了如何借暴力作籌碼。學懂了對家的傲慢其實很脆弱。學懂了抗爭之際眼光要遠大。尤其學懂了,我們今天是在打生死之戰:輸了,是萬丈深淵、粉身碎骨,要贏,必須「叫價」徹底、絕不退讓。

所謂贏,已不能是「撤回」這個層次,而是要:血債獲得償還、警察魔性縮回潘朵拉盒子、特首無法再粗暴拂逆民意。不是「變返以前咁太平」,而是從根本上「治好痼疾」。否則那算不上是贏,只是苟活。

而要獲得這種意義上的「勝利」,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企硬「落實真普選」這終極訴求,奪回《基本法》上寫明的港人可享有的真民主制度。沒有其他的alternative了。

--

--

默泉
默泉

Written by 默泉

香港寫作人。嗜書如命,2017年創辦獨立出版社「毫末書社」,以寫書造書為終身職志。著有《吃一碗玉米飯,再上路》、《浮生誌》、《因自由之名》(合著)、《廢墟筆記》等。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