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派clap時代

默泉
4 min readOct 29, 2019

周一開始,medium改用新制,從此claps只有助於增加文章曝光率,用來計算稿費的首要因素變成「付費會員的總閱讀時間」(total reading time):

Instead of paying based on claps as the main signal, we will now reward stories primarily based on reading time, which we’ve seen to be a closer measure of quality and resonance with readers.

這對稿費有多大影響尚是未知數,但單以方法的公平性來說,我是更喜歡新制。

過去,medium會員藉著畀面互相派clap、叫粉絲拍爆五十下等方法來增加稿費,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這本來無可厚非,但「互相派clap」的做法,卻令medium機制變成主要反映「你有多勤力派clap給別人」,而非「你的文章有幾多人認真讀完」,扭曲了整個稿費機制。(舊制也有考慮reading time,但佔比不多,詳情可看此。)Medium這次改制,原因之一相信是不想淪為「friend底互助樂園」,希望稿費真能反映文章質素,而非作者的慷慨派掌。

當然新制度不完美,仍有問題待解決(譬如詩歌照片等reading time遠低於散文,用同一方法計算會很慘;讀完某篇文章後覺得很討厭很不贊成,可是reading time已被計算……),但至少不像舊制那麼容易被濫用。

說起來,「濫用」問題也是現時likecoin面對的大難題。Likecoin的原意跟medium一樣,是獎勵好創作(前者的好處是可以跨平台使用),但因付費liker未夠多,所以除了頂尖作者如區家麟和立場等網媒,likecoin數目很多時只反映作者本人有多勤力派like(因而得到等量回饋)。

老實說,我覺得如此「篤數」很無聊,加上自己讀網文的時間有限,所以無論是medium的clap或likecoin的like,我都只會送給少量真正喜歡的文章;不過相對地,我的clap/like的「含金量」(即每clap/like對應的稿費)也很高,收過的朋友應該知道。

Medium改制後,clap失去重要性,所謂clap的「含金量」不再存在,取而代之是「reading time的含金量」。譬如:一位讀者若整個月只讀一個medium作者的文章,其會費將全數變成該作者的稿費;另一讀者若整個月讀了一百篇文,則其會費會按他的「reading time」比例,分配給那一百篇文。

也就是說,不同讀者因閱讀習慣有別,將導致其「reading time」出現不同「價格」。顯而易見,這制度對followers少但每位讀者都是鐵粉的寫作人,特別有利。至於每位作者其實有多少鐵粉,也可靠新制得知。

改制另一好處,是medium變成每天公布稿費(以前是每周一次)及reading time數據。下圖是我上周發表的〈能迫警方認錯的人〉一文的數據:

--

--

默泉

香港寫作人。嗜書如命,2017年創辦獨立出版社「毫末書社」,以寫書造書為終身職志。著有《吃一碗玉米飯,再上路》、《浮生誌》、《因自由之名》(合著)、《廢墟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