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We will be back — 傘運五年

默泉
3 min readSep 28, 2019

--

〔2019年9月28日,傘運五周年,反送中運動第111日。五年,港人的轉變有目共睹:「勇武」與「和理」合流,滙聚成強大力量,使運動經過三個月仍能保存熱度。現在回看,傘運乃是一場「試錯」,trial and error後,得到「絕不能退」的教訓,成為五年後的抗爭資產。今天上街的人一定多,且容我懷一次舊,重貼寫於2014年12月夏慤村清場前夜的一則「傘運札記」。〕

We will be back。攝於2014年12月10日金鐘「夏慤村」。

這一夜,夏慤村熱鬧如白晝、如年宵。

明天(星期四)是預先張揚的「大清場日」。人同此心,都趕在清場前最後一晚,來留下兩三條腳毛,同時努力將七十四天裡出現過的一切,牢牢留在腦海裡、手機裡。

如此墟冚場面,久違了。是如黃之鋒所言,大家總是在快要失去時才懂珍惜?抑或是運動中段的失焦,令人數流失?可幸,大家以大局為重,這晚仍願意出來,用腳表態:一日未爭取到真普選,我們還是會繼續行出來的,直至天荒地老,直至海枯石爛。看清楚了嗎,狼英、林鄭、建制派、習總?雨傘運動的場滅了,但精神不死。

這一夜,有人爭取最後機會,排隊印紀念tee、索取免費的皮製黃絲帶掛飾與雨傘手鍊、在手腕繪上雨傘運動henna⋯⋯當然,更少不了在「連儂牆」前自拍他拍留念。

但有更多人在聽台上人説話(很久未見過咁多人)。長期有人想拆的「大台」,仍然是最多人圍觀的台。銅鑼灣過來的留守者丶「學生前線」的四眼哥哥丶學民學聯代表,陸續上台講話。雙學堅持和理非公民抗命,請有能力者承擔刑責,留守至被捕,以示對政權的不服從。四眼哥哥則呼籲所有行動派,明天不用出動,保留有用之軀。

大台在發言的同時,想拆大台的已經不再喊拆,因為他們已在大台旁建起了自己的台。近海富「麥記」,是行動講台,遠一點的,是人民力量謎米節目直播。兩台主持大大聲插雙學丶泛民搶光環,又取笑大台的圍觀者為何拍掌。總之,要和大台對著幹。

這,或許是未來民主抗爭運動的縮影?不同陣營分裂,各自以自己認為適當的方式繼續抗爭。哪個陣營會成為下一波的領導者?無人說得準。

我站在大台前,打下這一篇札記,左右耳被三個台的聲音圍繞。充滿現場感。We will be back,是今天的金句。雨傘戰友們,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將上下右左以各種方法求索。這一夜,大家且享受一下暴風雨前的farewell!(寫於12月10日深夜,夏慤村清場前夜現場,翌日稍作補充)

--

--

默泉
默泉

Written by 默泉

香港寫作人。嗜書如命,2017年創辦獨立出版社「毫末書社」,以寫書造書為終身職志。著有《吃一碗玉米飯,再上路》、《浮生誌》、《因自由之名》(合著)、《廢墟筆記》等。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