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獅子山之夜

默泉
7 min readSep 14, 2019

--

從來沒有想過,人生第一次攀上獅子山頂的獅頭石,竟是在月圓中秋夜,與幾千位志氣相投的香港兒女同行。幾乎「零gear」的我,凌晨二時返到山腳、凌晨四時回到家中,身體疲憊得像要炸開,但剛才在獅頭上吹著風吃月餅、向著璀燦燈火高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觀賞鐳射激光於山頭和城中此來彼往等等奇異情境,一直縈繞不去,回想三個月裡發生的一切,更是無心睡眠。

獅子山之夜,有無數可堪回憶的片段,以下略述一二。

凌晨在獅頭石上,看璀燦燈火

三個月餅

因為未登過獅峰,也沒太多「行夜山」經驗,所以最初只打算隨大隊步行到山腳附近,做完人鏈即散。背包裡有手機、LED小電筒、一瓶水和一個麵包,腳上穿的是一雙蝕底舊便鞋。

這樣的裝備,換作是平日自然該打,但在中秋「千人齊登山」的奇特日子,乾糧不夠或沒帶行山杖並不成問題:沿途的休息點,會有很多人想跟你分享月餅和食物;下山腳步浮浮時,會有很多排隊等上山的戰友,樂於伸出「人肉扶手」(即他們的手)助你一臂。以前的獅子山神精,講的是個人、單獨的捱苦拼搏精神,但這夜在獅山,卻見證了全新的獅山精神:兄弟爬山,互相幫忙,成功不必我在,功成其中有我。

「不撤不散」月餅

我的第一個月餅,就是七時來到樂富站時,從一位有心人處取得的自製「不撤不散」月餅。本打算留為紀念過幾天吃,但登上獅頭後實在太餓,於是在清風明月見證下把「不撤不散」吞下。(月餅之外,大家還在獅頭「離口」分享了一罐Asahi啤酒。香港人真係癲㗎,那啤酒是冰凍的!)第二個月餅,是到達中途的「回歸紀念亭」時,從義工處取得的聖安娜小月餅。打黑摸吃下,搞不清什麼味道,但暖在心頭。

第三個月餅,不是吃的,是聽來的。接近凌晨,坐在獅山之巔俯瞰夜景時,旁邊有一對情侶。女的說:「不如吃月餅!」隨即取出背包裡的包裝月餅。男的臉色一變:「這……是美心月餅呀!」女的不解,男的試著解釋:「美心個CEO呢……佢咪去咗聯合國嘅……」女的仍然不解,男的幾近悲鳴:「對住咁靚夜景,但食美心月餅,點得㗎……」

最後如何不得而知,但見餅知著,對於公然撐黑或無差別撐警的企業,「罷買罷吃」是應有之義,女朋友都無情講。

流水式登山

中學年代已愛遠足,但從未見過如此奇景:數以千計登山者,帶著各式燈籠,擠在狹窄得只容一人的登山徑上,排著隊、等上山。完全無法快步走,大部分時間走走停停,因為每當有人逆向下山時,大家都要停下來側身讓路。

--

--

默泉
默泉

Written by 默泉

香港寫作人。嗜書如命,2017年創辦獨立出版社「毫末書社」,以寫書造書為終身職志。著有《吃一碗玉米飯,再上路》、《浮生誌》、《因自由之名》(合著)、《廢墟筆記》等。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