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最噁心和悲痛的畫面

默泉
5 min readSep 2, 2019

--

梁文道在〈所謂「攬炒」〉一文提到:

(反送中運動最奇怪的一點是)所有最理想,最能緩和局勢,最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全都變得異常困難。與此相反,最糟糕,最能惡化局勢,最容易導致災難爆發的事情,反而變得特別容易。

梁這段話,本是指一些外國的「枱底攬炒派」想藉搞亂香港來改變中國現況或趁亂獲利(嘿,竟和星島何柱國在無線《講清講楚》節目所講的驚人相似:「有外國勢力想奪中國政權,要習近平落台」),不過我倒覺得,這段話用來形容林鄭過去兩個多月來像個美國特務般,以錯失解局時機、強硬言詞煽動民憤等舉動來「搞亂香港」,也很貼切;甚至乎,用來形容香港警察在8.31那天失心瘋無差別攻擊地鐵乘客,導致港人的憤怒走向核爆臨界點並生起強烈「攬炒就攬炒」心理,亦同樣合適。

8.31那天,照說應是港府向全世界「暴露」反送中示威者有多瘋狂暴力無法無天的好機會,以便justify她使用更強橫手段鎮壓。不過翌日外媒的報道,除提到示威者的「暴力升級」,亦同時重點報道了港警的「違法濫暴」。BBC記者John Sudworth的綜合報道,由主播讀出的導言(lead)便特別點出太子站速龍無差別攻擊市民事件:riot police stormed the metro station, using batons to beat passengers:

《衛報》翌日也有專文報道,同樣用了「riot police storm metro station with batons」字眼:

新聞學ABC:「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意思是常見的事不及少見的事具報道價值。「示威者暴力升級」和「警隊失控亂毆平民」,自然是後者更少見。

--

--

默泉
默泉

Written by 默泉

香港寫作人。嗜書如命,2017年創辦獨立出版社「毫末書社」,以寫書造書為終身職志。著有《吃一碗玉米飯,再上路》、《浮生誌》、《因自由之名》(合著)、《廢墟筆記》等。

Respons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