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學日文有新體會。
大概七八年前,我考過日文三級試,還僥倖合格了。可是死背的東西留不住,學過的生字和語法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以為自己再也提不起勁學日文的了,沒想到這次在東京買到一本很不錯的「和英辭典」(The Grand Century Japanese-English Dictionary,三省堂出版),解釋夠詳盡,例句也自然。有了好工具,衝勁又來了,決定用自己想的一套方法,重新pick up日文。
我的方法很簡單:化整為零。每次只學一點點,並以「內化」為目的。
每天,我都盡量抽時間讀日文書。都是些有趣的讀物,如村上春樹最新出版的「答讀者問」Q &A 結集《村上先生的空間》。絕不貪心,每次只讀一兩頁,遇到不懂的詞彙或套語,立即查字典,然後在筆記本寫下讀音、解釋和例句。
我覺得「寫下來」很重要。Visual image有助記憶,多看幾次自己寫的筆記,腦海便會烙下印象,這印象比看課本深很多。當然,若下次看見同一個詞仍是忘記的話,翻開筆記就可快速recall,也是抄筆記的好處。這樣慢慢累積,重複烙印,記憶力差如我,亦終可以把詞彙和語法點滴內化。
好的例句也很重要。但不要誤會,我說的絕非日文課本上那些沉悶的句子,而是自己覺得有意思的句子。譬如今天在《村上先生的空間》讀到的這一句:「お金のためにいろんなことを我慢したりしています。」(為了錢,忍受著各種各樣東西。)
這才是會記得住的句子呀。
以前學習日文的一大障礙,是經常搞不清漢字的讀音。不懂讀音,就無法查字典,無法查字典,就不知其確切意思,所以那時見到漢字,無論音和義都常常是用猜的,馬虎了事,漸漸形成一個漢字模糊地帶,這對學外語並不是好事。幸好現在問題已解決了。今時今日只要在手機用google translate一查,就可輕鬆得知/聽到日文漢字的讀音,再也不用「不求甚解」。
用google translate查漢字詞語的讀音,算得上準確,不過若遇上較複雜多義的句子,還是用字典妥當。很多人覺得查字典很煩。尤其因為日文字典只有動詞基本型,沒有變化後的樣子,很多時就算有心想查,也連該查的字在哪裡都摸不著頭腦。但我卻很喜歡用字典。
字典和圖書館的好處是一樣的:使用者總會順便看看周圍有什麼好東西。
日文有太多同音字詞了,令人十分頭痛,但有了字典卻正好可以利用這「同音字詞多」特質,幫助記憶。譬如日文的「商品」(しょうひん)跟「小品」(短文章或小畫作) 讀音完全相同,跟「消費」 (しょうひ)讀音差一個ん,那麼只要記著其中一個,不就能記住其他所有了嗎?
這省腦力的方法,當然不是我獨創,坊間便有不少用同音法教日語的書,不過還是那一句:自己寫過一次,才能記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