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普京攻打烏克蘭,進入第四個月。
有時覺得這世界實在是個地獄。民主陣營國家對著一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的獨裁者,卻苦於必須仰賴其油氣,而束手無策,只能眼白白看著一個個城市被打至稀巴爛。若自1945年二戰結束算起,「開放社會」與「封閉社會」兩種治國理念的對決已經進行了七十七年,但至今仍未見終局。但從這個角度看,烏克蘭人極力反抗俄羅斯的這場戰爭,和香港人三年前極力爭取真民主的那場運動,根本是同一「主題」的不同「變奏」:我們都是一場「刁時又刁時」的意識形態大爭戰裡面的群眾角色,為同樣的cause付出(很喜歡這個英文說法:to fight for a cause),雖然我們遠遠不如烏克蘭人勇敢、強悍和付出得多。
俄烏戰爭開始後,因為想知道更多關於烏克蘭的一切,所以認真讀了好幾本歷史書,同時也嘗試找烏克蘭作家的小說來看。就這樣,我讀了人生第一本烏克蘭長篇小說:Andrey Kurkov 的《Grey Bees》。我是在倫敦的 London Review Bookshop 發現這位作家的,也是當時能找到的唯一一位烏克蘭作家。三月中打開小說到五月尾讀完,戰事卻仍未終結,也不知如何終結。能肯定的是英國這邊對烏克蘭文學的興趣在三個月內大增了,因為最近發現這本小說已出了新版,是戰事開打後加印的。
之前對烏克蘭文學零認識,小說又以俄語寫成,所以起初我不肯定 Kurkov 是否親俄派;幸好他在新版序言清楚表達了反俄入侵的立場:
「普京的夢快要來到戲肉:他想把俄羅斯人、白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再度統一起來。我們要把他從夢中喚醒。……烏克蘭人永不會同意被一個俄羅斯人的帝國管治。我們絕不會退讓。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必須悍衛獨立與自由。我們不能投降。」(The climax of Putin’s dream is approaching — the re-unification of Russians, Belarusians and Ukrainians. We have to awaken him from his dream….Ukrainians will never agree to become subjects of a Russian empire. We cannot back down. We have no choice. We must defend our independence, our freedom. We cannot capitulate.)
真的非常敬佩烏克蘭人,在俄羅斯的武力脅逼下也絕不退讓。經過千辛萬苦才成功立國的民族(烏克蘭於1991年才正式由蘇聯獨立出來),對自己「國家」的執著之情,確是其他未經歷此等苦楚的人所不易體會的。
《Grey Bees》很好看。就算撇除「想認識烏克蘭」這個因素,《Grey Bees》也是一本寫得很好的小說。小說的背景設定是烏克蘭另一場戰事;一場當時沒能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小俄烏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