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又是回顧展望時。以下是使用medium十個月後的三點想法和發現:
〖一〗
自去年三月,盡量做到每周發表最少一篇medium文章。有時實在忙不過來,便用重新修訂的舊文章頂上。點算一下,十個月我共發表了53篇文章,其中41篇是全新文章。
即每月平均有4.1篇新文章出街,比以前寫博客時的發表頻率還高。究其原因,是在medium寫文會「得到鼓勵」。當有點懶散時,若突然收到幾下claps,就會有了動筆意欲。
那幾下claps,不一定要來自付費會員,普通會員給的也一樣高興。在此謝謝所有給我claps的朋友。
〖二〗
Medium有不少優點,我特別欣賞它區分「view」和「read」的執著。
寫作但求知音。個人認為,claps數多寡沒有所謂,最重要是讀者真有把文章讀完。在其他網絡文章平台,你是很難知道讀者有沒有「真讀」的。但medium設有「view」、「read」以及「view/read ratio」統計數字,而計算稿費時,medium更會將「閱讀時間」算進去。
最後一項,尤其有助作者了解讀者口味,因讀者是否真有讀完文章,還是純粹畀面「派claps」,能夠由稿費多寡推測出來。
舉個例,你有兩篇長度相若的文章,拍手人數和claps數差不多,但其中一篇稿費低很多,你便可推知沒幾多人真有讀完這篇文。以我自己為例,關於古典音樂的文章,通常較少人讀到尾,稿費因此相對較少;生活隨感類文章,通常較多人讀完,稿費也比較可觀。
〖三〗
幾個月前,有朋友做了一年medium付費會員,但他工作太忙,幾乎沒用過戶口,更甚少拍手,於是我請他幫忙做一個「1 clap VS 50 claps」小實驗。
實驗很簡單:
我請他一個月內不拍手掌給其他文章,只拍給我兩篇舊文:一篇文章他拍1clap,另一篇他拍50claps。這樣我便可從稿費收入,推知1clap和50claps的稿費分別。
實驗結果很有趣:
朋友拍了1 clap的文章,獲稿費 US$ 0.05
朋友拍了50 claps的文章,獲稿費 US$ 2.53
一個實驗自然是取樣不足、權威不足,但也能看到點端倪:1 clap和50 claps,稿酬差距不少,是整整50倍的分別!此外,從實驗也可看到,五美元medium會員費只有大約一半(US$2.58)化成稿費派出去,其餘都是行政費用。
不妨讀讀:Medium團隊解釋claps的用意
喜歡以上文章的話,請多按綠色圓形「like button」(最多可按5次)和「tags」底下的灰色小手掌(最多可按50次)。你的手指運動,將變成真金白銀稿酬,支持我繼續創作。謝謝!